地心人和外星人阴谋论
由于本文对超维度到能拨弄时间的文明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持有悲观态度,因此论述条件限制在三维下。
1.1 地心文明论
我们默认地心是指距离地面6000公里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特点是:
- 4000摄 氏度以上的极高温
- 360 GPa 的地心压力
- 没有阳光、几乎没有水分、氧气
-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大量辐射
不依靠【温室】能在这种地方活下来的生物应该具有的特点:
- 不能 是碳基,因为蛋白质DNA细胞分子结构全都会在高温下遭到破坏
- 生物体 结构要异常坚韧,能在极高压下维持运作
- 能有办法直接或间接吸收地热 能量维持生物体运作,且这个过程气体和水不参与反应
- 其生存和繁衍模式能与辐射共生
我们目前探测地心的手段有:
- 由于地球内部的密度变化会影响地球重力场,因此精确重力测量可以给出地下岩石密度变化
- 由于地核中的液态铁和镍会产生磁场,通过探测地球磁场变化可以分析地壳中磁性物质分布
- 遇到液体层会减速的纵向地震波,和只在固体传播的横向地震波
人类的理性只能讨论可知的部分,讨论不可知部分是无效操作,在可知的范围内,目前只有少量微生物能在深底层存活,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生物也只是距离地面11公里而已。在可知范围内,没有任何生物能在地心长期生存。
在贝叶斯统计中,阴谋论往往在解释数据时显得有解释权,但因为阴谋论的基本假设缺乏实质性证据,发生的概率较低,往往需要通过更新先验概率,来有效地修正对复杂事件的看法。
1.2 外星文明交流假设
现在我们抛开不可知界限,假设存在不可知外星人,且外星人是碳基生物,从我们的视角看,来讨论外星人应该生存的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并非所有星球都像地球一样大小适宜,质量合适,位置特别好。拜先天条件加成,地球极少遭受到陨石的撞击,这给了生物进化时间。而对于已经进化出来的文明,假设行星外部条件发生剧变,居住在地面确实比居住在地下危险。那么已有的文明要么进行星际迁徙要么开发地下宜居环境。
但并非所有文明都有星际迁徙的勇气,文明更保守的延续方法依旧是开发地下。而不论是哪种选择都需要文明具有建造“文明温室”的技术,地下文明的存在是非常合理的假设。人类探测不到地下文明,暂时也建立不起来地下文明,因而此类文明一旦存在,该文明的工程技术水平至少在现在的人类文明之上。
而对于不同文明形成的社会关系,由于文明之间的天堑一般的物理距离,人类文明能使用的交流手段不多,仅电磁波,宇宙线,引力波三种而已,其中电磁波最有成为交流手段的潜力。假设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且以电磁波为媒介,那么不同文明之间首要确认的肯定是对方的时空间坐标,而人造的信号塔信号源太弱,那么能交流的星际文明之间一定存在利用以下自然天体的技术。
【毫秒脉冲星】:以极其稳定的周期发射电磁辐射,通常在无线电波段,其信号具有高度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具备成为宇宙信号塔的潜力,特别适用于高精度的时空间定位。
【造父变星】:其光度周期与其绝对光度之间有明确关系,可用来短距离测距。
【类星体】:通常位于极远距离,通过其光谱红移可以较精确估计距离。
【引力透镜】:大质量天体如黑洞的强引力场造成的空间弯曲,可以让光线拐弯,有透镜一般的作用,有潜力实现长距离信息传输,一般用于远距离精确确定空间坐标。
如果星际文明能够利用毫秒脉冲星、造父变星、类星体和引力透镜进行交流,它们可能会通过一种复杂而精细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首先,文明们可以依赖毫秒脉冲星的极端周期稳定性作为精确的时间基准, 以确保双方的时间同步。这种同步将允许他们通过调制脉冲星信号的到达时间或频率来编码信息,从而实现高精度的数据传输。
在此基础上,造父变星可以用作距离测量的工具,确保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站点的精确定位。通过测量造父变星的光度周期,文明们能够确定宇宙中的距离,并确保通信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类星体,作为远距离的光谱信号源,则可以提供另一种信息传递的途径。 由于其远离地球的高红移特性,类星体可以用来将信息编码到其光谱数据中,并通过分析这些光谱变化来解码信息,从而实现极远距离的交流。
引力透镜则可以作为一种自然的信号放大器,通过利用大质量天体的引力效应来增强信号。这样,文明们可以借助这些引力透镜作为中继站, 将信息从一个星际文明传递到另一个。
综合利用这些天体工具,星际文明能够实现精准的宇宙导航和信息传递。他们将能够在跨越巨大的宇宙距离时,确保信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解决单一工具可能面临的局限性。这种多重天体工具的结合,将使星际文明之间的沟通更加高效和可靠。
但在星际文明之间实现【即时交流】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 光速是信息传递的最高速度限制。然而,仍然有几种理论和技术设想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首先,量子纠缠通信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量子纠缠】允许两个粒子在距离极远的情况下保持状态关联,理论上可以实现几乎即时的信息传递。然而,当前技术尚无法维持稳定的量子纠缠态,实际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量子中继,作为一种扩展量子通信距离的方法,通过中继节点传递纠缠态,虽然有望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但其技术实施仍处于理论阶段,需要解决大量的技术难题。
另一种思路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比如利用预定通信协议。文明可以设计这种协议,通过提前发送预测信息或使用存储和转发系统来减少实际 传递过程中的延迟。这种方法依赖于高效的预测算法和信息管理技术,虽 然无法完全克服光速限制,但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通信效率。此外,建立太空网格网络,通过多个中继站进行信息传递,就像宇宙互联网一样,也是个潜在的办法。这样的网络可以减少点对点通信的延迟,但在极远的太空中部署和维护这样一个网络将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
从总体上讲,实现真正的即时星际交流面临光速限制这一基本局限,如果文明的距离不是太远,是类似在一个区域族落散居的话,那么宇宙互联网将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文明间是超远距离零落而居的话,那么量子纠缠还是必经之路。能够做到互相交流的文明其文明程度有大概率远在人类之上。
我们从上可以发现,如果不出现什么底层物理规律的突破的话,在人类文明的视角来看,文明之间实现交流互通都是非常困难的。远距离星际迁徙更是难上加难。
1.3 星际文明社会交流环境
假设在星际文明社会之间存在【星际游牧文明】与【星际农耕文明】 的差异,而游牧文明又分为【坐着飞船跑的】和【带着行星家园跑的】,游牧文明对比农耕文明就缺乏了强大的环境部署能力,有大概率是无法做到文明交流的,小概率是先进到不需要依赖环境天体就能进行文明交流的。
而我们再进一步假设文明社会科技爆炸,有科技能轻松办到文明交流,不管游牧文明还是农耕文明都能文明交流,促成文明社会建立。文明之间的关系处理将会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
文明一旦交流,不可避免地陷入冲突或共存的抉择,而文明的选择极大程度依赖于利益权衡。如果没有规则束缚,利益得当的话,【强大的文明没有共存的必要】,就会陷入冲突。因为在正面对决中,强大的文明一定会碾压弱小的文明。而正面对决的文明战争的战败方一定是科技实力弱的一 方,具有进攻实力的文明一定是星际游牧文明,战败的文明大概率是星际农耕文明。而介于文明的文化环境不同,物种不同,即使是弱小的农耕文明也很难被同化掉,而经历过全面战争的文明之间是很难共存的,要么同化要么被反同化。因此文明之间一旦全面开战,结局必定以一个或者多个 文明消亡为代价。
假设文明社会有规则束缚,那么束缚文明的规则又一定是更为强大的力量的显现。可以是一个道德文化水平极高的强大文明建立的,也可以是许多强大文明互相制衡从而建立的。弱小的文明以弱胜强的唯一办法就是借助更强大的文明的力量。要想产生对所有文明的束缚,必须先得有足够多的文明有过相互沟通、交流、战争和妥协, 以至于形成默认规则,并被其他没有经历过激烈交互的文明观测并认识到。 由于文明的脆弱且文明的再生又是很漫长的,宇宙中文明社会间的沟通交流成本巨大且危险,也让文明社会之间的关系处理变得十分紧张。这也就是【黑暗森林法则】的依据所在。综合上述,星际文明社会之间的交流一定是零星冷漠,长期沉默的。
0 人喜欢
There is no comment, let's add the first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