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叔本华的《生存空虚说》
叔本华虽然是悲观主义者,但他的哲学思想很是值得现代人思索。作为哲学家的叔本华反对基督教并认为基督教教义虚伪,其真理是为受苦,叔本华思想深受印度教与佛教影响深远。但就基督徒而言会同意人生是苦,但非是受苦。有时悲观不一定会带来负向的思考,其实悲观者的心思较为细腻而敏感,对生活的体验也较深刻;悲观只不过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
「人生是一种迷误。因为人的欲望是很复杂的也不容易满足,即使当时得到满足,那也只是一时的状态,很快的人又会有更多的烦恼」。——叔本华《生存空虚说》
当人对于人生所要求多时就会很容易不快乐、不满足,而想要生活快乐实在很难,几乎不可能,能切切实实的明白这番道理,对人生的欲求就会减少。
世界的脚步不停的在变,是一种持续性的历程,世界也绝不会因你而改变,它仍然无情的转动着。在生存空虚一文中:「人一生所追求的只是想象中的幸福。」事实上叔本华以一种虚无的论调,来思辨他对人生的看法,但有时想想,确是如同他所表述;人的欲望无穷大,当人类对人生开始想追求一切时,欲望就开始无法满足人心。
在文中作者认为,当人认为生命是为了活下去,生命自然就有价值;但若是有其目标,就只是昙花一现般,最终还是等于无;也就是说这样的生命是无价值的,这部分说法不少人难以理解和认同,是因在于追求物的本身,这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来讨论。
- 第一部分追求外物
确实人的欲望是很复杂的,当人追求到一切外物时,老是觉得不够或是追求到了,但觉索然无味,便想弃之,然这一切都只是一种虚荣罢了。富贵名利就如过眼云烟般,是那样的虚无飘渺而不真实。但,人就是一心追求这些外物,以为这些东西能为自己带来附加价值,而这些东西那却是那样的脆弱。
- 第二部分精神层次
如果所追求的心灵层次的东西时,就不会只是浮光掠影;何谓真理(心灵之物)?应可是说精神层次上的东西,是一种自然、永恒性,如佛家的涅槃、基督教的永生、道家的齐物。或许它太深奥、太抽象无法用适切的言语来表达。
追求真理是各哲学和宗教所宣扬的,其实它不外乎是一帖心灵良方,真正的哲学家绝对不喜欢用寄托来表示,是因为“寄托”两字有种没希望和缺乏独立精神的感觉。
叔本华将人生视为虚空一场,在忙碌的人生中到头来只是镜花水月,然而,他将人生中的期待视为陷入死亡的陷阱。
在叔本华的哲思中,虽然呈现一种悲观颓废,毫无希望但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倒不是真的如人们口中的悲观,在前面我们谈到悲观不一定是负向思考,因为人生若能从另一方向去思索,不必要把外物看的那么重或许欲求不高,人的烦恼也就越少,只是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毕竟对普罗大众来说,很多人都不是老子,也不是庄子,那种无为而治之思想,对人们来说太遥远了。
-----------------------------------------------------------------------
转自百家号作者独视角(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8572625195864869)
0 人喜欢
There is no comment, let's add the first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