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
2024-12-10 22:02

图灵奖得主写的深度学习入门教材:Deep Learning

这本书是两位图灵奖得主Ian Goodfellow和Yoshua Bengio,以及深度学习专家Aaron Courville写的入门教材。相比于更基础的Aurélien Géron人工智能入门教材:Hands-On Machine Learning with Scikit-Learn, Keras, and TensorFlow,这本书所需要的基础要多一些,包括数分、线代、概率论,还有一些机器学习基础。由于我并非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这本书也并没有怎么读,所以直接引用这本书的官方介绍。

《深度学习》由全球知名的三位专家Ian Goodfellow、Yoshua Bengio 和Aaron Courville撰写,是深度学习领域奠基性的经典教材。全书的内容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介绍基本的数学工具和机器学习的概念,它们是深度学习的预备知识;第2部分系统深入地讲解现今已成熟的深度学习方法和技术;第3部分讨论某些具有前瞻性的方向和想法,它们被公认为是深度学习未来的研究重点。

《深度学习》适合各类读者阅读,包括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以及不具有机器学习或统计背景、但是想要快速补充深度学习知识,以便在实际产品或平台中应用的软件工程师。


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附件请回复

0 人喜欢

Add a comment
Comments
yizhihong1206
·
3 hours ago

ganlou·

8 天前


收藏了


0
Like
Dislike
Reply
ganlou
·
8 days ago

收藏了

0
Like
Dislike
Reply
kkk
·
9 days ago

aq

0
Like
Dislike
Reply
humpro
·
20 days ago

看看

0
Like
Dislike
Reply

弦圈热门内容

QQ频道AI视频泛滥?未来互联网上会充斥着AI生成的垃圾视频吗?

QQ这段时间感觉AI视频比以前多了,而且更主要是现在QQ还给AI视频推流了,可以说举措完全跟其他平台不同。以往QQ上的AI视频,基本上都是没流量的,现在给流量扶持,势必会导致AI视频进一步泛滥。其他平台像知乎、公众号、推特,发AI生成的内容,其实是会直接限流的。昨天我在知乎上发一篇AI生成的小说,创作声明了AI写的,结果直接零流量,阅读量1应该就是我自己吧。而在推特上发东西,如果用Gemini修改你自己写的语句,发上去也会被限流。小红书我没试过,之前看那种AI美女的笔记也挺泛滥的,不过后来我举报过以后就基本没看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算法问题,还是小红书算法更新了。总之,小红书也是不鼓励AI生成的。说实话就没几个平台真的会鼓励AI生成的内容,只有极少数幸运儿会得到流量,毕竟说实话绝大多数AI内容都惨不忍睹,我其中最讨厌的就是那种AI美女图片,现在还多了视频,真的恶心,关键是居然还有人会看?尤其是QQ视频,之前还不给AI内容推流,现在直接开始推流了,更加惨不忍睹,关键是还不少人评论互动。如果是我,肯定直接不点,流量都懒得给它。AI视频如果仅仅只是整活那种,那还勉强能接受,但是我更喜欢那种混剪 ...

如何激怒一位数学爱好者?

知乎提问:如何激怒一位数学爱好者?我的回答:我初三乃至高中想要自学高等数学的时候,像“学数学有什么用?”、“纯数学有什么实际应用吗?”、“你一个做数学的连这么简单的计算都不会?”这些话及其变式,确实有可能让我非常不爽。到了高三乃至本科这个阶段,像“名词党”、“你知道什么相关的例子吗?”、“你需要知道更多具体的数学”、“你问的问题太trivial”、“你看这个内容需要要看这么久?”、“你不是做数学的”等等这些话及其变式,都会让我觉得非常不爽。当然这是之前会感到不爽,直到我开始独立做研究、写论文,真正开始做数学后,才发现这些话要么都是单纯的p话、要么是正确的废话,总是如今是完全不在意。说这些话的人,本身水平如何也要画个大大的问号,有些人连学术产出都没有就喜欢到处指点江山、误人子弟。这时到了做数学阶段,记忆中曾经让我不爽的话,包括“你的论文好像notes啊”,然后就是投稿时审稿人的冷淡回应,如“你的论文不适合本期刊”、“你的论文in general non sense”。直到后来我的论文也得到某些人认可后,我也明白在纯数学什么东西是对的、什么理论是重要的有时候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最近能让我 ...

世界婴儿危机,我们要被婴儿淹没了吗?(故事线)

我打算补全一下之前写的 世界婴儿危机,我们要被婴儿淹没了吗?的故事线,这个故事的灵感源于一次在微信上跟朋友聊天,我突发奇想下说出来的。当时记得是在讨论泡菜国的一则新闻,水里检测出伟哥的成分超标😅。然后我直接展开想象,原本我很想把故事像小说那样一章一章的全写出来,但奈何我的文笔真的有限,我语文一向不太好,每写一点就像挤牙膏一样特别难受。不过这么有趣的故事就这么荒废在那了,我觉得很是心疼,即便自己文采不行,不能把细节刻画好,还是把故事线理一理吧。第一章 危机开始泡菜国H市,有一条河名为“生命之河”,它原本清澈见底,但如今因为泛滥的伟哥成分,而变得“浑浊”,晚上河面上散发着“诡异”的光芒。这本是一个平常的晚上,但是泡菜国的年轻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免疫了伟哥的副作用开始以一天七次的频率疯狂造娃。由于每次都一发入魂,泡菜国的新生人口直接开始暴增,出生率轻松超过了人类历史最高记录。很快这也引起了政府的注意,然而政府不仅对此十分冷淡,直接打算坐视不管,他们认为这次婴儿潮危机会很快过去,泡菜国总统还忙着处理他的弹劾案件呢。泡菜国也因为这次史无前例的婴儿潮事件,沦为全世界的笑柄,其他国家的人纷纷落井下石, ...

在下22岁打算毕生献身于攻克黎曼猜想,可以给我一句忠告吗?

知乎提问:在下22岁打算毕生献身于攻克黎曼猜想,可以给我一句忠告吗?我的回答:在我看来数学研究者执着于攻克某个猜想、某个问题,除了名利外,毫无意义。比起关注某个著名的open question,还不如多些关注数学本身,解决问题也罢、构建理论也罢,所有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数学的发展罢了。即便你对黎曼猜想真的很感兴趣,也没必要毕生都花费在这上面,得在合适的时机干合适的事情。怀尔斯很小的时候就被费马大定理所吸引,但他最后也是在代数几何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后,觉得是时候了才选择攻克费马大定理。有句话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个人是渺小的,很多时候你总是夸大了个人的作用。想要攻克黎曼猜想这种级别的问题,需要好多代数学家们的努力。因此,与其执着于这个虚无缥缈的猜想,还不如着眼于当下,先解决当下的数学问题,发展当下的数学理论。只有这个做好了,你才有资格挑战黎曼猜想。

弦圈APP先开发到这里......

这段时间心血来潮,打算开发一下弦圈的手机端APP,这样网站和APP都齐全了。就像数学那种完美无缺的感觉一样,我一直都把弦圈当作做数学那样去做它。之前我在评论区也说过,一直以来都是我自己一个人搞,个人精力有限,因此很多事情进展会比较缓慢。这个APP也是真的难写,手机的环境和网站完全不同,我原先写的代码肯定也是用不上的了,因此也是重新写一套APP的代码。图五为弦圈APP的部分代码,用的是React native写的。我之前写弦圈用的是Vue+Nuxt写的,从零开始自学写的花了六个月时间。现在写这个APP估计也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写这代码比我当初敲LaTeX写论文还累,这种累主要是身体体力上的累(写代码真的是苦力活),而写论文更多是脑子比较累,因为烧脑,但是我更擅长应对脑力疲劳。毕竟十几岁开始高强度学数学,烧脑对我来说习以为常,真的没什么。除了写代码,我还得运营。这段时间一直专心写代码也没怎么运营网站和社媒了,现在得先放一放APP开发了,不然网站的人气都散了😅。

Serge Lang经典代数教材:Algebra Revised Third Edition

这是GTM211,Serge Lang写的代数经典教材Algebra。关于Serge Lang的教材,虽然在知乎上褒贬不一,但我自己以前在数学圈中,倒是没听过这些负面评价,倒是听说过有人推荐Serge Lang的这本Algebra,遇到代数方面不懂的可以直接查Algebra。我自己基本没读过Serge Lang的教材,这本Algebra除了,记得当初也是看了一些的。这本书作为入门教材,因为篇幅过长,对于不懂得跳着读书的人来说要耗费很多时间,因此不适合。但是翻看目录就可以发现,这本书应该是迄今为止代数方面最完备的教材之一了,前面我分享的GTM242 Grillet抽象代数经典教材:Abstract Algebra 2nd,也是非常完备的代数教材,跟Serge Lang的这本Algebra结合起来正好,因此我之前查抽象代数方面的知识,就是拿GTM242和GTM211这两本作为参考文献,当然还有Stack Project。然后在知乎上我发现(这也是我为啥讨厌知乎)有人会说某教材不好,原因是肤浅或者说书中有不少小错。我觉得还是少拿这种言论来误人子弟,真的知乎什么人都能随便评价数学😅。在我看来, ...

AI写小说:陈默重生(版本一+版本二)

这篇短文出于今年6月份,故事线是自己写的,内容是AI输出的,可以发现质量并不怎么好,AI总是get不到我的点,老是差么点,达不到我的要求和期望。经过几个月的改进,现在的AI应该好些了吧。版本一陈默坐在高三的课堂上,心中却是翻涌着前世的记忆。他曾是鸿蒙神,统领亿万星域,仅差半步就能踏入传说中的灭神境。然而,在突破的关键时刻,他意外陨落,重生回到了这个看似平凡的高三时期。这个世界与他前世的修仙界截然不同,这是一个属于职业者的世界。人们通过转职仪式来觉醒自己的职业天赋,从而决定未来的道路。陈默深知,他即将面临的转职仪式,对他来说不仅是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更可能是他重拾前世力量,再次踏上巅峰的起点。随着校长慷慨激昂的演讲落幕,转职仪式正式开始。同学们怀着紧张与期待的心情,一个个走上转职阵法,去迎接他们命运的转折。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转职结果都是普通的职业,虽然让他们有些失望,但也只能接受现实。终于轮到了陈默。他站起身,深吸一口气,稳步走向转职阵法。当他将手放在觉醒石上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能量波动。紧接着,天地间突发异象,黑云笼罩了方圆数十万公里,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吞噬进去。老 ...

弦圈在各大搜索引擎处于隐身状态,基本搜不到

小众网站弦圈,在各大搜索引擎基本上就是处于隐身状态,可以看看我分享的几张图片。其中图四、图五为谷歌搜索的后台数据,可以看到弦圈在谷歌也基本上是消失了,那个绿色的收录逐渐清零。因此,弦圈搜是搜不到的,之前有粉丝问我找不到网站,怎么搜不到,这就是原因[哭惹R]。如今这个时代,像这种小众小平台,在搜索引擎基本上不会有任何曝光,就相当于不存在。弦圈的网址不会变:manitori.xyz,因此不用担心找不到网站,有任何变化我都会在社媒账号上说明。既然搜索引擎不给我流量,我计划以后也会ban掉所有的搜索引擎,因为现在大家训练AI都在爬别人的数据,网站暴露在搜索引擎其实也相当于给别人免费提供数据。我也不希望用户辛苦写的东西变成烂大街的东西。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以及你们对弦圈的认可,虽然如今弦圈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弦圈会变得更好[派对R]!

频率派和贝叶斯派到底在争论什么?

看了几本教材上对概率的定义,发现都一样啊,难道用相同的定义可以建立不同的概率理论吗?

计划开发弦圈的桌面端版和APP版

由于如今是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在碎片化时间基本上都是用手机,手机用户群体庞大。加上弦圈本身也有不少手机端的访客,占比有时略高于电脑端,有时略低于。而弦圈目前只兼容了移动端浏览器,并没有一个真正给手机用的APP。因此,补上弦圈APP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手机端体验的缺失。而桌面端,只是顺带的事情。其实我一直以来都计划开发弦圈桌面端+APP,只不过原计划是在网站运营好了以后再做打算,之前在小红书也有人说想我弄个APP,我当时就说人手不够弄不了。为什么现在突然决定弄呢?其实是因为我感兴趣😂,并且这段时间也闲来无事,网站运营先放一放了,前面高强度宣传引流+更新内容,属实吃不消,而且效果也不太满意。其实当时开发弦圈网站,确实只是为了应付毕设,不过后来我逐渐对网站开发感兴趣,因此就把它做得更好了。网站的名字刚开始也不叫弦圈,而是叫诗词工作室,后来又改成兵水行,总之名字记得改过好几次。网址刚开始是poemstudio.fun,后来还买了chordspace.cn,现在才改成这个。其实刚开始我是打算做APP的(做安卓APP),不过后来忘记是啥原因了,还是觉得做网站比较合适。现在为啥又说对写APP感兴趣 ...

学基础数学可以相信“勤能补拙”吗?

知乎提问:题主是某985数学系大二,学基础方向,做基础的研究是存在很长时间的追求,很有兴趣。但是大学前期贪玩,在学业上花费时间比较少,除了上课和写作业就基本没花时间在数学上了。所以虽然专业课成绩还好看,但考试成绩没法说明学习水平,我自己明显感觉知识储备非常匮乏。在知乎上看同样学基础的同学们,大一大二甚至高中就学了这样那样的课程,而我大二快毕业了甚至还没系统修过抽象代数,前两年只是在按学校安排的课程按部就班地学。现在想专心学习不要荒废学业,突然就比较焦虑。我高中时没有条件搞竞赛训练,自学考过两次高联,高一40分,高二连市上的预赛都没过。考大学生数学竞赛(专业a)也只能拿30分,数分计算经常算不明白,高代学完很少用,现在基本上忘完。拓扑实变这种课,正常难度的课后习题不看答案自己做得至少三十分钟才能搞定一道,一两个小时是常态,更多的还是不会做。花时间少是一方面,但也感觉自己不是有天赋的人。但我偏偏又走到了今天这条路上。现在很迷茫,当初高考选数学专业是因为一脑子热血,想着人这辈子就应该要向着自己的热爱而奋斗。但现在离本科毕业越来越近,我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出路。我不知道我这样资质平平的人学基础数学 ...

Get connected with us on social networks! Twitter

©2024 Guangzhou Sinephony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